第三百四十五章 坚壁清野(1 / 2)

大明铁卫 小雨非非 3026 字 2020-12-09

派出细作北上之后,陈雨又来到鸭绿江巡视。身为钦差,他充分行使了权力,让黄海道、平安道观察使随行,以便随时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弥补。

此时鸭绿江沿岸的墩堡已经基本建造完毕,一里一堡,堡间有烽火台,作为岸防炮的32磅炮也陆续交付,硬件已经达到了陈雨的要求。驻守部队方面,邓范率领第一协的士兵和朝鲜营的士兵也相继入驻,明军驻扎墩堡,朝鲜营的士兵驻扎烽火台,并且分批巡逻,杜绝有人渡江。

陈雨在丹东岸边,遥望前方延绵不绝的墩堡,心想费了这么多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打造的鸭绿江防线,希望能管用,千万不要变成古代版的马奇诺防线就好。

他设想鸭绿江防线的时候,灵感确实来自二战时期法军的马奇诺防线。

历史上这条花费了法国50亿法郎的天价防线,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,十分坚固,拥有各式大炮、壕沟、堡垒、厨房、发电站、医院、工厂等等。其密度可谓世界之最,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,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;防御强度也是当时顶尖的,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,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,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。然后再加上防坦克壕、金属和混凝土桩砦,防步兵金属桩或铁丝网,并用地雷场增加防守面积和强度。可就是这样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钢筋混凝土防线,却被德军绕过,通过比利时与法国之间没有修建防线的地段轻松突破,成了法国战争史上的耻辱和笑柄。

有这样的经验教训,陈雨自然也不想重蹈覆辙。鸭绿江防线的正面,平均每公里有两个烽火台和一个墩堡、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、32磅的重炮,还有江面作为屏障,理论上没有水师的清军是难以逾越的,所以不用担心。让陈雨放心不下的就是上游浅水地段,据说在枯水季节,甚至不用船,直接可以蹚水过来,而这段江岸因为崎岖的地形、人力上限、粮食和弹药补给不便等因素,没有继续修建密集的墩堡,巡逻的战船也无法到达,是清军可以轻易突破的区域,这里会不会像法比边境一样,成为鸭绿江防线的命门,谁也不能肯定。

虽然上游北岸临近长白山山脉,有张忠旗等人所说的高山密林,不利于清军的骑兵行军,形成天然的障碍,但毕竟不是绝对的,只要不计代价,还是可以通过的。再者,平安道北部也是多山地形,加上本就不多的百姓都被迁移到了铁山境内,清军即使渡江后,也会面临行军困难、无法补给的难题,但是否能让他们彻底放弃南下进攻的企图,没有经过实践证明,也不能下结论。

陈雨想来想去,觉得还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天险之上,总得再做点事情,尽量弥补这条防线的短板,避免重蹈二战时法国的覆辙。他询问黄海道观察使姜胡东、平安道观察使申英全“二位随本官一路查看,对这道抵御鞑子的防线有何建议?”

姜胡东奉承道“钦差大人高瞻远瞩,有这这道防线,鞑子再也无法侵入本国境内,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,将来大人必会因为此事青史留名。”

申英全作为清军入侵的第一线受害者,对这道防线有更深的感触,他佩服地说“每次鞑子进攻本国,平安道总是最先遭殃的,不管是丙子胡乱,还是去年的鞑子伪汗亲征,平安道百姓都是深受其害,无数人家破人亡,钱财被劫、青壮和女子被掳,苦不堪言。现在有了这道天堑,就再也不用担心遭受鞑子的荼毒了,下官代表全平安道的百姓,谢过钦差大人!”

“先不忙着谢我。”陈雨摆摆手,“没有经过实战考验之前,这些话言之过早。现在这道防线还有一个缺陷,就是上游地段,一没有墩堡和军队守卫,二没有江水阻挡,但仅凭本官一己之力,守卫三百里江岸之余,再以重兵防守此处实在力有未逮。本官问你们两位,愿不愿意